首页 > 最新动态 > 【会员投稿】论民营医院高效运营管理的十大体系建设
最新动态
【会员投稿】论民营医院高效运营管理的十大体系建设
2025-09-013

在全面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,一个体系完整、分工明确、功能互补、连续协同、运行高效、富有韧性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正在构建,以公立医院为主体、民营医院为补充的格局不断被强化。重构民营医院科学高效的运营管理体系,已成为提升民营医院生存和竞争能力、实现战略转型的核心任务。

Q
党建引领管理体系

核心目标:讲政治、育人才、蓄力量、追前沿、优服务、稳基本、健学科、强内涵、固品牌。

实施路径:

1、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:把握方向、统一思想,聚员工之心,为医院铸魂固本正风气。

2、充分发挥党支部政治核心作用:备专职党支部书记,确保专职书记有职有权有经费。

3、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:树形象,亮旗帜,一名党员就是一面红旗,一个榜样就是一股向上的力量。

4、党建工作从医疗行为入手,医疗工作从思想教育先行,思想教育紧贴医疗工作出发,扎实开展坚定理想信念行动、党的组织建设行动、党建品牌创新行动、干部作风改善行动、党员素质提升行动、党内制度建设行动。

关键指标:从党建引领、能力提升、结构优化、创新增效和文化聚力五个维度,看执业合法合规率、党员先锋岗覆盖率、廉政风险事件发生率。

Q
医疗质量管理体系

核心目标:以患者安全为核心,提升医疗质量与效率。

实施路径:

1、遵循“规划-实施-检查-改进”的循环路径,紧密结合医院实际,以患者安全和质量提升为核心目标,制定清晰、简洁、可衡量的医院质量方针。

设定覆盖安全、效果、效率、患者体验等维度的具体的、可测量的、可实现的、相关的、有时限的质量目标(SMART原则),鼓励通过国内等效标准,提升医疗质量公众认可度。

2、依据国家要求、医院目标、重点领域,建立覆盖结构、过程、结果的指标体系库(如:住院死亡率、非计划重返率、手术并发症发生率、平均住院日、合理用药指标、患者满意度、不良事件发生率等)。

3、及时更新并严格执行国家、行业和本院制定的诊疗指南、技术操作规范。

4、将医院级目标层层分解到科室和个人。

6、通过复盘过程和 PDCA 循环持续优化流程。

关键指标:CMI 值(病例组合指数)、四级手术占比、不良事件发生率、医疗纠纷投诉率。

Q
运营管理体系

核心目标:优化资源配置,提升运营效率与效益。

实施路径:

1、精细化成本管控:将成本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,且成本发生在哪里,就从那里控制;

2、推行单病种成本核算,结合DRG/DIP 付费改革控制如零加成药品和耗材等无效医疗支出。

3、借鉴华西医院经验,建立专科运营助理制度,为临床科室配备运营助理,协调资源、分析数据,推动门诊量、住院量、手术量等指标增长。

4、构建运营数据中心(ODR),整合医疗、财务、物流数据,实现实时监控与动态调整。

关键指标:建筑单位面积产出率、万元投入产出率、单床产出率、人均产出率、万元收入能耗占比、运营成本利润率。

Q
人力资源管理体系

核心目标:建立“引育用留” 全周期机制,激发人才活力。

实施路径:

1、用激励解决工作动力问题:物质永远是人的第一需求,薪酬绩效是最大政治,它涉及员工的切身利益,涉及到内部的和谐稳定。建立强效激励性薪酬绩效体系,奖励指向在哪里,团队和个人行为努力的重点和方向就在那里。

2、职业规划解决前景问题:帮助员工进行他的个人职业生涯的设计,为他找到最适合他的事情和位置。

3、人才配置解决执行问题:选人不仅要看个人能力,还要看是否具有合作心态和创业热情。对于民营医院,"中青年骨干人才"更具有创业精神,处于上升阶段更具有培养价值,个人利益与医院整体利益更容易长期绑定。

4、分类培训解决认知问题:培训院领导洞悉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政策、医院管理、制度顶层设计能力;培训中层干部通晓医疗体系、精通专业技术和科室管理能力;培训中青年骨干专科能力,整体提高医学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水平;培训住院医师的“人文心、 科学脑”。

5、适才培养解决能力问题:独苗培养助成才、专题进修训人才、重点培养育人才、学历提升壮人才、信任授权用人才、人尽其能用人才、引智借力强人才、持续培训储人才。

6、职称晋升解决专业问题:聘请专家指导拟晋升人员准备晋升所需论文的撰写和发表、由专门团队为拟晋升职称人员收集整理申报材料、由专人负责将申报材料送请职称评审专家帮助预审申报材料、由院长亲自负责调集各方资源确保符合条件者顺利晋升。

7、搭建平台解决成长问题:为每个员工提供施展才华平台,激励员工发挥最大潜能,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,能干事的人有舞台,干成事的人有地位,干好事的人有荣誉,干实事的人有回报。

8、学术地位解决行业影响力问题:积极帮助高年资医护人员在各级学会中任职,支持组织各类学术交流和学术会议、努力推动高职称高水平医护人员进入各专业学会、各级专家评审委员会担任职务。

9、工作氛围解决情绪问题:信任大于监督,主动关心员工的需求,尊重员工价值,信守医院对员工的承诺,始终将一线员工置于医院最高位置,坚持公平公正的价值评估。

10、表彰奖励解决荣誉问题:设立首席医师制度,评选明星护士、最快进步奖、服务标兵、重点学科带头人、优秀科室、科技成果奖等,授予奖章、奖状,宣传栏刊登大幅照片、登台领奖、媒体宣传先进事迹、报告会等。

11、关爱员工解决情感问题:主动关心员工的生活,及时对家庭困难员工给予救助,员工家庭发生重大事故,举医院之力提供全力帮助;记住员工名字和生日,院领导亲自为员工递送生日贺卡或者特殊纪念品;动用全部医疗资源与教育部门和相关单位交换,全力解决员工子女入学就业以及年轻员工找对象问题;为家乡来的门诊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和必要帮助。

12、文体活动解决业余生活问题:提供员工文体活动场地和文体活动用具、经费,组织文艺和体育赛事、旅游、聚餐等。

13、勤沟通解决误解问题:诚信、尊重、同情、耐心原则,掌握对方性格和处事为人的方式、对方不满的内容,耐心倾听,和悦解释。

14、清单管理解决执行力问题:目标明确、方法可行、流程合理、考核公正、激励到位。

关键指标:核心人才流失率、人才成长指数、医护人员满意度、患者满意度。

Q
财务管理体系

核心目标:强化预算与成本的精细化管理,保障资金安全与合规、流动资金充沛。

实施路径:

1、全面预算管理:将DRG/DIP 付费标准纳入预算编制,建立 “预算 - 执行 - 监控 - 调整” 闭环机制。

2、医保基金精细化管理:全面升级电子病历系统系统,对接本地医保信息平台,紧跟医保政策的变化和调整,强化编码员培训,严格规范填写医保结算清单,严防医保违规风险。

3、支付方式改革适配:加强对DRG/DIP付费模式下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研究,动态调整临床路径以适应 DRG/DIP 2.0 分组,合理使用特例单议机制应对复杂病例。

关键指标:医保基金回款周期、回款率、扣款率、药占比、财务风险预警响应速度、医保违规是否被通报。

Q
信息化管理体系

核心目标:以数字化转型驱动服务升级与管理增效。

实施路径:

1、智慧医院建设:全面提升电子病历等级,努力实现AI 辅助诊断、智能物流等应用。

2、数据互联互通:力争接入区域医疗信息平台,努力实现与公立医院检查结果互认,建立高等级远程会诊机制,降低患者重复检查费用。

3、网络安全防护:部署零信任架构,定期开展渗透测试,防范医疗数据泄露风险。

关键指标: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、病案首页合格率、医保结算清单合格率、数据共享率、网络安全事件响应时间。

Q
人文经营体系

核心目标: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学人文关怀体系,全面推进舒适化医疗,改善患者就医体验。

实施路径:

1、医学人文关怀:高度关注患者生理与心理感受,尊重患者人格尊严、文化、信仰、价值观念、生活方式、知情权、选择权、同意权、隐私权;听取患者需求和意见,保障患者权益和利益;关注、关心、爱护、尊重、帮助患者,通过把服务做到极致,让每一次体验都超出患者的心理预期,使患者感受到生理上无痛苦,心理上有尊严。  

2、探索服务新模式:以患者为中心,管床医生为群主和第一责任人,将患者和与该患者医疗有关学科的医疗专家、护理专家、营养师和心理师建立“1+1+N”服务微信群,以全院多学科联动、一组专家的方式为患者提供高时效、高质量、全方位的综合医疗服务,确保患者全流程体验超越其心理期望值。

3、持续改善看得见的不满意:全面梳理就医流程,复盘流程中医患交集点和可能的冲突点,制定节点控制方案,做好节点控制;如:环境整洁、卫生、有序、管理;导医善良、温和、同情心、热心、耐心、专业、易懂;医生既耐心倾听,又专业易懂的解说、善良、温和、同情心等等。无缝衔接门诊住院部,做到患者入院有人帮、住院有人办、检查有人陪、出院有人送、回家有人访,让每一次就医过程体验都超出其心理预期。

4、舒适化医疗:聚焦患者核心诉求,建立“比别人做得更好”的服务承诺,持续改进看得见的不满意;重视患者因疾病本身以及医疗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所有疼痛现象,对症治疗,快速控制疼痛,迅速缓解发烧等不舒服症状,让患者从接受诊治这一刻开始,就处于不疼和舒缓的状态;在安全舒适的状态下进行医学检查和治疗,让患者无痛苦感和恐惧感,并在心理和生理上感受到愉悦、舒适,从而给患者带来舒适的就医体验。

关键指标:患者满意度、服务量增长率、门诊复诊率、患者转介率、门诊住院转化率。

Q
学科建设与服务能力体系

核心目标:整合资源,构建学科独特竞争力,提升疑难重症救治能力。

实施路径:

1、凝练专科方向:专科病种市场规模、发展潜力、单个客户价值、支付方式、医疗资源稀缺度、竞争环境和强度、进入门槛、已具备的优势人才、设备、场地和可调配的内外部资源、风险承受力等。

2、汇聚专科队伍:聚贤纳才,直柔双引,引培并重,建设高素质人才梯队,抓住科主任是关键,以人为本是基础,奖惩结合是手段,由下而上是为了更好地由上而下。

3、构筑特色优势:新技术引进应充分考虑技术的市场价值和学术价值,如“打破常规”型技术与“精益求精”型技术;围绕专科发展,借助新技术,集中优质资源构筑特色优势。

4、布局专科体系:垂直于某一专科领域,将资源凝聚在具有技术和人才竞争优势且市场需求较大项目上,从质量安全、用户体验、信任重塑等方面,在市场需求层面上深耕,将特色变为优势,将优势发挥到极致。

5、临床科研转化:依托智慧医疗区块链平台,加速 AI 辅助诊断、精准治疗等技术临床应用。

关键指标:重点专科营收和盈利能力、危急重症救治成功率、危急重症疑难病例转院率。

Q
市场营销与品牌管理体系

核心目标:提升医院品牌影响力,拓展服务半径。

实施路径:

1、精准定位:医院资源特征是形成定位的基础,要结合自身医疗能力(技术、特色、绝招、服务)、在当地医疗行业中地位、社会口碑、服务半径、目标群体、市场层次、市场需求、竞争对手,创建一个鲜明而独特且能有效区隔其他医院的“卖点”和“需求点”,并着力于多方“认同”。

2、极简营销:明确营销的重点和目的,极简表达(一句话、一张图、一个故事、一段视频等,如“好空调,格力造”、“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家”、“送礼只送脑白金”等),借势热点焦点(振兴乡村战略、健康中国等)。

3、新媒体平台:充分发挥短视频在讲述医院故事中的跨文化传播力量,构造出一个相对封闭的叙事空间,为受众的理解提供充足的背景信息,在轻松氛围下潜移默化地进行对外宣传,打造网红医生网红护士。

关键指标:品牌第一提及率、公众号阅读量与关注率、患者推荐率。

Q
风险管理与合规体系

核心目标:防范医疗、财务、医保、法律等风险,确保合规运营。

实施路径:

1、医疗风险管控:建立医疗纠纷预警机制,推行医疗责任险,降低赔付风险。

2、合规文化培育:定期开展医保政策、医疗核心制度等培训。

3、应急管理体系: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,开展实战演练,提升危机事件应对能力。

关键指标:医疗纠纷调解成功率、合规培训参与率、应急响应时间。



杨智英,医学硕士、副主任医师,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生殖医学分会常务理事,广西优生优育协会常务理事,广西广济医院集团董事长助理,贺州市残疾人康复中心/贺州仁汇康复医院院长。


点我访问原文链接